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两位唐朝作家。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B.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C.“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初一”称“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朔”。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用作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
单项选择题
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
A.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编年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
单项选择题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朝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秦朝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C.“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诗体名称。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