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四: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材料一中孙中山对“诸友邦”的评价是否符合事实?据材料分析这种评价的思想根源。
【参考答案】
不符合。根源是中国与西方列强都提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所以列强能够理解,不会干涉。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
问答题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
单项选择题
《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规定()拥有议定法律、公债募集等权力。
A、国民党
B、国民全体
C、上议院
D、参议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