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两者在经济纲领上是互相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
单项选择题
太平天国的结局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农民阶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农民阶级的力量是有限的
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且狡猾 -
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