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下面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偏西)。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B.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C.寒食,即清明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
D.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把南向视为最尊,而北向象征失败,室内宴会也是如此,以南向为最尊,东向次之,西向再次之,最后是北向。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指不到20岁的人。
D.“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指黄河。 -
单项选择题
下列文学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凤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