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
单项选择题
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
单项选择题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 ②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 ③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 ④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