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康熙三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这表明()
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B.社会各阶层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 -
单项选择题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可以说明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技术的最早的材料应是()
A.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的绢片、丝带
B.古罗马《自然史》中记载的“中国产丝,织成绵绣文绮、运至罗马……”
C.《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D.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