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这个观点主要针对我国的传说古史,其内容包括: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第三,在研究古史时,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按照该理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尧的传说比禹的传说出现的要早
B.《左传》中关于禹的记载比《诗经》中相关的记载可信度要高一些
C.东汉以上没有信史
D.研究上古史,不在它的真相而在它的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撰文指出:“新史学最初是以近代科学的姿态出现的,决定性的时间要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用科学主义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历史,还原客观的中国历史,这是当时新史家最崇尚的潮流。”在他看来,近代中国“新史学”()
A.最初就是近代自然科学
B.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C.重视科学求证
D.很科学地还原了客观的中国历史 -
单项选择题
明万历年间,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大量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知识。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技上知识。但是汉语辞典对“闭关锁国”做了如下定义:‘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它主要实行于中国的明清时期。’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两则材料自相矛盾,均不成立
B.中国政治上对外开放,经济上闭关锁国
C.中国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政策的效果不理想
D.传教士利用中国“朝贡”体制进入中国 -
单项选择题
“他们(秦始皇、唐太宗)在位期间,或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顺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然,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还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制。”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
A.两位皇帝都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B.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
C.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实事求是评价
D.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