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清初,明代或更早时期形成的贱民(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的人)分布各地,其并非奴隶,但地位低于平民,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列于民户的户籍。他们单独成籍,称为“贱籍”,世代相袭。雍正元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奏请削除山陕乐户的贱籍,九月两浙巡盐御史噶尔泰上书请除绍兴堕民丐籍,雍正都批准了。雍正五年将“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的徽州府伴当、宁国府世仆“开除贱籍,归入良民”。其后,雍正朝又多次“开豁贱籍”。雍正皇帝削除贱籍的措施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由原来的贱户提出申请,经地方官批准,脱离贱籍,转入民籍,即由贱民转为良民;二是贱户改籍必须抛弃原来的职业,别习新业,同时政府禁止地方绅衿逼勒贱户再操旧业,如雍正三年规定;堕民丐户和乐户等“改业为良,若土豪地棍仍前逼勒凌辱,及自甘污贱者,依律治罪”;三是贱户既转属民籍,就要同平民一样向政府尽义务。简而言之,所谓削籍就是准许贱户改业,转为良民,并对国家纳税服役。
——摘编自陈国坤(清朝“开豁贱籍”政策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主动申请与官府批准相结合,程序严格;改籍与改业相配合,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身份变化与义务承担相一致。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
B.亨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C.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 -
单项选择题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整体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
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两者()。
A.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人的地位的关注
B.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C.都直接冲击了封建专制思想
D.都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