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持节”赴匈奴,“节”是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C.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D.中国古代的名关中,“函谷关”“剑门关”“潼关”都以险要著称。剑门关沟通川陕,潼关守住了关中。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牛各一头叫“少牢”,这是两种不同等级的祭礼。②在古代丧葬礼中,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这一习俗,称之为赙赠。③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中,推举孝悌之人为孝廉,才华出众之士为秀才。李密曾被举荐为孝廉和秀才。④“世荫”,也叫世袭,指的是在封建时代,子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因而家中每一位子弟都能世袭官职。⑤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为一乘。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极其强大的国家。⑥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在不同的朝代职责范围不尽相同,长官为刑部尚书。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有“从事某事”“职守之人”“仆从”等意义。另外,还表示敬称,如“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可译为“您”。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乘车尚走(以左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者叫“骖乘”,也叫“车右”,充当警卫职责。《鸿门宴》中樊哙就充当过沛公刘邦的车右。
D.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悌”的意思是弟弟敬重兄长。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的散文集。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两脚为“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