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国内货物出厂价为30万元人民币,国内运输费率为货物价格的2%,国内运输保险费率为1%o,其他杂费为2万元人民币。评标中供货范围调整为0,商务偏差调整为1%,技术偏差调整为2%。开标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卖出价的中间价为1:7。
问题:
计算该货物的评标价。(计算过程和结果以美元为单位,保留2位小数)
【参考答案】
首先分别计算各项因子的价格,并统一转换为美元。出厂价=(300000/7)美元=42857.14美元
国内运......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某亚行贷款项目采购货物,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由于经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过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招标人从中只选择了7家资格预审合格的申请人,向其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 评标委员会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选定中标人,并与其签订了货物采购合同。 问题: 资格预审文件的内容包括哪些?评标委员会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是否正确。 -
问答题
甲公司参加某工程项目的招标。评标结束后,甲公司对评标结果提出质疑,招标人请评标委员会提出答复意见,并据此答复。行政监督部门对该招标项目的中标结果实行备案管理。问题: 如果纠正错误导致改变中标结果,招标人应如何处理? -
问答题
某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可以是中国企业也可以是外国的企业,但货物的原产地必须出自中国。 有A、B、C、D、E五家企业参加投标。其中C企业对招标文件中货物原产地的要求有异议,并于开标日3天前以书面形式向招标人提出。 A企业的投标报价为(CIF)560万元人民币,B企业的投标报价为(FOB)600万元人民币,C企业的投标报价为(FOB)88万美元,D企业的投标报价为(CFR)580万元人民币,E企业的投标报价为(CIF)86万美元。评标时,因多数投标人以人民币报价,评标委员会决定以人民币作为评标货币。 问题: 指出本案中有何不妥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