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髙校新建一栋20层留学生公寓,主体是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38400m2,建筑高度为62.6m,筏板基础,筏板厚度1.4m。
施工单位依据基础形式、工程规模、现场和机具设备条件以及土方机械的特点,选择了挖土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土方施工机械,编制了土方施工方案后组织施工。
本工程开工时间为10月15日,由于工期比较紧,冬季必须连续施工,结构施工期间正好跨越整个冬施期。
屋面做法为卷材防水,施工完后进行闭水试验,发现女儿墙根部漏水。经査,主要原因是转角处卷材开裂,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了整改。
【问题】
1.施工单位选择土方施工机械的依据还应有哪些?
2.冬期施工期间,对于本工程混凝土用水泥有哪些规定?
3.对本案例中基础筏板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有哪些规定?
4.给出女儿墙转角处漏水质量问题的治理步骤。
【参考答案】
1.选择土方施工机械的依据还有:开挖深度、地质、地下水情况、土方量、运距、工期要求等。
2.冬期施工时,混凝土......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某港口新建一消防泵站内包含40000m3消防水池工程,消防水池一半位于地面以下一半位于地面以上,整体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四周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全部采用C30P12抗渗混凝土浇筑成型。 由于水池在整个港口消防当中的重要地位,在混凝土自防水基础上,内部满涂涂膜防水层。混凝土配制时,搅拌站拟采用硅酸盐水泥。开工前,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上报针对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专项方案。 混凝土浇筑完毕28d后,检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时发现部分试件强度不合格,比设计值略低。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见证下进行结构实体强度检测,实际强度仍存在部分位置达不到设计要求值。施工单位自身技术能力比较强,经施工单位自身技术中心验算,采取在水池外围加设两道型钢箍的补强措施,并组织实施。后经设计单位验算,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能。 施工完毕后,发现池壁局部存在渗漏水,经查渗水部位为原施工过程中施工缝位置。 【问题】 1.本案例中搅拌站对水泥的选择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六大常用水泥中,哪些应优先选用,哪些不宜使用? 2.混凝土收缩裂缝防治专项方案中有哪些防治措施? 3.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值的补强处理妥否?简述理由。 4.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的防治措施。 5.试对本案例中施工缝位置渗漏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 -
问答题
某非地震地区某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 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立刻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约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联,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 【问题】 1.对于防治裂缝的两条措施: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具体应如何进行? 2.对于先期施工的20栋住宅楼,墙体裂缝应如何处治? 3.简要叙述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基本要求。 4.试分析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的成因。 5.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应如何治理? -
问答题
某公司新建一办公大楼,框架结构,烧结普通砖填充墙。 基础形式为大放脚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原定先采用机械开挖,然后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实际土方开挖过程中,机械开挖由于在夜间施工,导致超挖0.2m深。 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翻样员识图错误,钢筋下料尺寸超出模板尺寸,需返工处理,施工单位拟将直径16mm以下的钢筋弯折处直开,然后重新加1:制作。 屋面梁施工时,混凝土浇筑过后12d采用所有梁模板均拆除完毕,质量检查员发现部分梁出现比较大的孔洞。施工单位将孔洞冲洗干净后,用与梁浇筑时所用一模一样的混凝土进行填充捣实,并认真养护。 本丁程外立面原设计为涂料饰面,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业主强行将设计更改为隐框玻璃幕墙。幕墙与主体结构采用后置埋件连接,因为幕墙构造需要,部分后置埋件连接位置在填充墙上。 【问题】 1.对于基底超挖部分,应如何处理? 2.施工单位对于钢筋返工的处理是否正确?简述理由、正确做法。 3.施工单位关于梁上出现孔洞的处理是否妥当?简述理由、正确做法。 4.普通砖墙上是否可作幕墙的支承点?如必须在砖墙上设置支承点,应采取什么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