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2014年4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正式开始24小时营业。三联韬奋书店把“升级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作为书店的生存之道,自开放24小时营业以来,更新了部分书架书台,增加了阅读二书桌、阅读凳、阅读灯、阅读垫,开设了免费WiFi,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24小时书店”将“一张书桌、一盏灯光”留给了深夜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
24小时书店不仅是营业时间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经营理念的改变。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创造性地与民营咖啡馆使用,将“悦览树”真正打造成一家“能卖书的咖啡馆、能卖咖nj}的书店”。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从试营业到7月下旬,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6.67%。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的意义。
【参考答案】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这种经营模式既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扩......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外合作交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2月9日举行,“一带一路”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多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怍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
单项选择题
近年来,随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等系列文化工程。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农村工作的重点是经济工作,经济搞好了,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发展起来,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这一观点() ①看到了文化建设需要正确引导,忽视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②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否认了文化建设需要物质载体,看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看到了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单项选择题
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力,这是因为老物件是()。 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