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范老师在《云山深处之溪山行旅》一课教学时,课前让学生用一周时间去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的资料。上课时,教师首先播放《溪山行旅图》作品的分析视频给学生欣赏,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本小册子,内有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学习资料和供学生使用的评价卡片,范老师模拟中国画作品博览会的情境,让学生当一回“美术评论家”,分组对作品的形式美感、人文意境等方面进行评论,每个小组推出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表评论。(1)这节课运用了哪些学习方式?(2)结合案例,谈谈范老师是如何运用这些学习方式的,其优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①范老师课前让学生用一周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属于自主学习方式。自主......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王老师讲《我们身边的痕迹》时就经历了这样一次课程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硬币能被印出来,表示了三种意见,经过争论,前两种意见被否定了,第三种意见本来就是教师要讲的,由学生讲了出来,教师为此很高兴。课上到这里,应该说,大体上和教师备课时预料的情况差不多。学生的发言基本上是属于对文本课程的解读。但是,自从举起“一只倔强的小手”的那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课程就向前发展了。他提出的“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印得出来?”的问题,是教师没有思想准备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美术课的范围(教师怕上成科学课),但又和美术课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结果,他们通过操作,总结出了印出来的原因。必须看到,这时的课程已经是体验的课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课程了,这都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课程,文本中没有涉及的东西出现了。师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把课程向前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这也给她今后的备课提供了新的内容。问题:王老师的教学过程给你什么启示? -
问答题
以下是针对《陶瓷艺术》一课拟定的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请参照第一种思路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第二种、第三种思路的优缺点进行简短分析。例子:第一种思路:具有“课堂化”特色的思路。在教室里进行欣赏、评述、交流、讨论。教师最好能准备有特色的陶瓷器皿和其他用品,既有助于教学评述,也能丰富课堂视觉效果,营造好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气氛。由谈话、提问方式导入,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答:第一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有专门的教师,师生可以方便、充分地传授、交流、讨论等;缺点是资源、资料有限,学生的直接观察、感受不足。第二种思路:具有“现场感”特色的思路。从参观陶瓷商场、了解陶瓷市场入手,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展台上直接感受到陶瓷工艺之美,现场及时交流,还可以通过拍照、画速写、写短文等方法加深感受、提高认识。第三种思路:具有“虚拟性”特色的思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或者网页,可以与相关网站建立好超链接;可建立聊天室,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做成网页。 -
问答题
案例:白老师在上《草垛》一课时,请学生欣赏油画《草垛》并与向日葵实景照片及同类题材古典油画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异同。接着教师用三棱镜分析了光谱的原理,进而揭示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的特点。最后,教师在补充、归纳之后,让学生体验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魅力。问题:这位教师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优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