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2021年9月23日,中国迎来第四个农民丰收节。围绕丰收,中国各地形成诸如传统祭祀、民俗表演等活动。放眼全球,丰收的节日亦属于世界,犹太人在五旬节欢庆收获,感谢神的恩惠并祈求来年丰收。材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
④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考察朱熹园、八廓街到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文化足迹”表明()①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赓续民族文化的血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③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④文化具有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单项选择题
采用高科技拍摄技术制作的电影《长津湖》火爆国庆档,该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英雄先辈们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无畏精神扭转战局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使观众进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由此可知()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精神指引③现代科技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④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单项选择题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2021年12月13日,南京隆重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仪式中,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只和平鸽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深沉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坚定向往。这表明,举行公祭仪式()
A.有利于教育人民,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B.有利于服务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有利于引领风尚,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D.有利于推动发展,实现国家繁荣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