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材料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三: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采用的什么文学体裁?它们分别在什么时期最兴盛?这两种体裁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①分别是词;曲。
②词在宋朝;曲在元朝最兴盛。
③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单项选择题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
单项选择题
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哪一幅”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