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标准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材料二某版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的部分内容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离子参加,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实际上,CuSO4溶液与稀NaCl溶液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CuSO4电离出来的Cu2+、SO42+与NaCl电离出来的Na+、Cl-的混合。而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
CuSO4+BaCl2>=CuCl2>+BaSO4 我们来分析以下这个反应:
CUSO4和BaCl2发生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如下:
CuSO4=2++SO42+
BaCl2=Ba2+2Cl-
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时,Cu2+Cl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和Ba2+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所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像这种用实际参加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节内容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
(1)材料二中"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完成"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1)实验1无明显现象,实验2有白色沉淀出现。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问题: (1)“原电池”内容属于高中教材()模块的内容。 (2)本教学片段教学效果不佳,试分析原因。 (3)根据课程标准,试分析实验教学的功能。 -
问答题
问题: (1)“认识化学学科”内容属于高中化学()模块的内容。 (2)()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学习化学不限于书本和实验室,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自己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习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课程目标,目标分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请您至少写出5个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说明:体验性目标主要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
问答题
问题: (1)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简述概念图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