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戴震(1724—1777):“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料反映了()。
A.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B.理学的现实作用
C.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D.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士及第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额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这一变化()。
A.使考试人数逐年增加
B.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矛盾
C.表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D.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 -
单项选择题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武帝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这一现象()。
A.有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导致了外戚专权
C.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D.有效缓解了君相矛盾 -
单项选择题
据《荀子·礼论》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为天子用二椁五棺,诸侯一椁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椁二棺,士一椁一棺。根据目前考古发掘,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墓葬多用一椁二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是二椁三棺或一椁三棺。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礼乐制度演变的特殊性
B.西周时宗法制度逐步确立
C.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
D.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