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襁褓、垂髫、童子,均指不到20岁的人。
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孤、不谷等。
C.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D.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有悲剧、喜剧、正剧之分,也有独幕剧、多幕剧之分。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故”与“不幸”皆指死亡,如“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太夫人已不幸”;“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B.古代“山东”一般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C.“九州”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九个行政区域的名称,古诗中常代指“中国”,陆游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之句。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太庙”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之地。 -
单项选择题
以下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
A.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D.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
单项选择题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乞巧节(七夕节)的一项是()。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