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孔子是精通“礼”的大师。《论语·季式》记有:“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礼”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基本。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化过于发达,则会失去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本性,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符合文明礼仪的规范。请问,上述这句话出自于哪里?()
A.《论语·雍也》
B.《论语·述而》
C.《论语·里仁》
D.《论语·子路》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几千年来,中国礼仪以儒家为代言人。说到“礼”,不得不提到中国礼仪的创始人孔子。子曰:“礼者,敬人也。”据说日常生活中的孔子很重视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论语》中有:“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最核心的就是“礼”。这个礼字,应该理解为()
A.礼节——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
B.礼让——温良、恭敬、谦虚、辞让
C.礼制——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准则
D.礼法——宗法等级制度 -
单项选择题
在封建社会中,礼是宗法等级制度,是一套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推而广之,在社会生活中,礼可以表现为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什么()
A.礼法
B.礼节
C.礼物
D.社会规范 -
单项选择题
在以下古代礼节仪式中,哪种属于外交礼节()
A.祭礼
B.冠礼
C.朝礼
D.射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