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这一点。......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简析如何把海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
问答题
20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特区理念,到打破“铁饭碗”的创新勇气……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材料,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成功实践,给我们有什么认识论启示? -
问答题
“十二五”规划关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建议中蕴含了哪些哲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