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2012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
单项选择题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单项选择题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